金色渐层猫底层绒毛为浅蜜黄色到亮杏黄色。背部、两肋、头部和尾巴的被毛的毛尖被充分地染成黑色,增强了外观呈现的金黄色。四肢和尾巴端部有毛尖染色阴影。面颊、耳簇、腹部和胸部是协调的淡色,色调上比底层绒毛还浅一些。由于毛尖染色较少,外观整体效果比阴影金黄色偏浅。眼睛边缘轮廓是黑色。鼻尖:粉红色。眼睛颜色:绿色或蓝绿色
形态特征
身体很厚实,胸部饱满宽阔,腿部粗壮,长度为短到中等,爪子浑圆,尾巴的根部粗壮,尾尖钝圆。头部为圆 形,两耳间距较宽,面颊浑圆,下巴结实,耳朵为中等大小,大而圆的眼睛睁得很开,鼻子宽度适中。被毛短并非常的密。公猫的腮部比母猫发达,而且从各方面来说都比母猫大。这个品种要完全发育成熟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渐层基因
所谓的渐层系实际上包含烟色(Smoke)、金吉拉(Chinchilla)、阴影色(Shaded)和银金虎斑(Silver/Golden tabby)这四种表现型。而通常的理解中,组成猫咪八个基本颜色的只有黑色基因(B)、红色基因(O)及稀释基因(d)三种基因,那么渐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基因可以对猫咪的颜色的分布进行修饰,如重点色基因(C),颜色抑制基因(I)、刺豚鼠基因(A)和带宽基因(WB)等,而正是后三者的相互搭配,形成了渐层系里面的四种表型。
首先是颜色抑制基因(I),它可以抑制色素颗粒在毛干上的表达,这也是形成渐层系猫色的主要基因,该基因有两种等位基因:野生型(i)和突变型(I),其中突变型(I)是显性性状,会抑制色素的形成,使毛干的基部无法生成色素,表现为白色,也就是说只要携带一份I,就可以表现出颜色抑制效果。同时,颜色抑制基因还受其他两个基因控制,使得白色部分所占比例有所不同。这两个基因是刺豚鼠基因(Agouti gene)和带宽基因(Wide-band gene)。刺豚鼠基因控制毛发上环状条纹的有无,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野生型(A)和突变型(a)。其中a是隐性等位基因,受A抑制。也就是说,当猫携带有两份隐性等位基因(a/a)时,才表现出无斑纹图案效果。而带宽基因(WB),顾名思义,控制着毛干上条带的宽度,同样也是有两种等位基因:突变型(Wb)和野生型(wb)。其中突变型(Wb)是显性性状,且有计量效应。也就是说,只要携带一份Wb就会使条带变宽,当携带有两份Wb时,条带的宽度会加大。颜色抑制基因和带宽基因相搭配时,前者负责使毛干基部为白色,而后者决定白色部分所占比例的多少。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带宽基因发挥作用,毛干上必须要有条带。所以只有当刺豚鼠基因的基因型为A/A或A/a时,带宽基因才可正常表达。当刺豚鼠基因的基因型为a/a时,带宽基因不起作用。"
金色渐层系英短被研究出的时间不长,他们最早被视为银渐层基因变异出现在一窝窝的银渐层系猫咪中,而后被一些真正的研究者挑选出来,慢慢剥离银色渐层系,形成单独的繁育体系。
由于金色基因当对于银色基因是隐形的,所以,金色渐层系只能由2只金色渐层或者2只同样携带金色基因的银色渐层繁育出来的。实际上,金色基因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基因,当一只金色渐层系猫咪和一只带有金色基因的银色渐层系猫咪繁育的时候,往往很容易生出身上带斑纹的金色渐层的猫咪,而由于基因型的接近,这些猫实际看起来非常像棕虎斑(最大的区别是眼睛的颜色)。土豆大叔猫舍+V:WV--HP 金色渐层的毛发颜色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和年龄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时候在幼猫阶段看起来有些很灰很暗,一直到3岁左右,他们才会展现出他们最美的颜色和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