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真菌感染
  • 症状

    食欲减退活动迟钝

1 概述

真菌感染水霉菌、棉霉菌是其代表,大都生长在动、植物尸体或残屑上,但也有一些种类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在表层长出一层“白毛”,有人称其为白毛病。

当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会使组织坏死,鱼会失去应有的体表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在水面,同时鱼食欲减退,游动失常,最后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肤霉病感染,菌丝侵入卵膜,在卵膜外面着生菌丝,逐渐覆盖其它鱼卵,严重时发霉的鱼卵会将霉菌传播给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大大降低孵化率。

2 发病原因

鱼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水霉菌、棉霉菌等。通常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鳞片脱落,或因寄生虫破坏表皮(鳃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而受到感染,霉菌从鱼体伤口侵入后,吸取皮肤组织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并迅速地向体外生长。

3 主要症状

当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会使组织坏死,鱼会失去应有的体表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在水面,同时鱼食欲减退,游动失常,最后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肤霉病感染,菌丝侵入卵膜,在卵膜外面着生菌丝,逐渐覆盖其它鱼卵,严重时发霉的鱼卵会将霉菌传播给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大大降低孵化率。

4 诊断标准

通过临床症状即可进行诊断。

5 治疗方法
  • 疾病初期:(治愈率:高)

若仅一只鱼发病,可依照正常方式,隔离治疗,原缸下重盐,每天大量换水,持续三至五天,若停药一星期之后,没有新的鱼只发病,即可确定以控制病情。

  • 疾病中期:(治愈率:3~5成)

若隔离第一只病鱼,数天之后原缸仍然出现病鱼,就代表疾病已在原缸中蔓延开来。此时可采用两种方式。

方法一是隔离病鱼,病鱼缸与原缸下重药,每日换水,将过滤绵全部更新,尽量减少细菌数量,持续两周,若没有新的鱼只发病,即可确定控制病情,若新的病鱼不断出现,则使用方法二。

方法二是逆向操作。将外表健康的鱼移至新缸,如果可能最好是一只一缸。健康的鱼以黄药和重盐药浴三至五天,停药后一星期没发病即是没有被传染的危险,若发病则移至病鱼缸。病鱼缸采用轻量药剂长期治疗,并辅以每天100%换水,两天喂一次,喂完之后马上换水。持续此步骤直到缸中的鱼症状消失回复活力,或是持续到鱼全部挂光为止。

若是对病鱼缸中的鱼已经放弃希望,可以考虑使用福马林或过猛酸甲等强力药物,并以短时间药浴的方式治疗一次至两次,若能侥幸存活,通常也可算治疗成功(但通常是有后遗症,而且也活不长)。

若仍然不幸倒缸,切记先将所有设备用热水烫过,重新养水,在放入新的鱼只,以免重蹈覆辙。

6 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