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常听到宠物饲主问的问题是如何让他们的狗狗停止某个他们不喜的行为,或许他们要狗狗停止吠叫,要猫咪别喷尿或别在猫砂盆外尿尿,要猫或狗不要打架或搞破坏,或者要狗不要暴冲扯牵绳或对着另一只狗扑跳。
当我们想要宠物表现不同行为,重点在于停止某行为,我们谈到的是压抑行为,如果我们只想到压抑行为,我们在描述改变宠物行为的方法时即已戴上非常危险的有色眼镜。
我们见过被人极度严苛对待的狗狗,目的是让它们停止某行为,你知道吗?这类做法有时会成功压抑饲主不喜的行为,不过狗狗显然被这种压抑的经验吓得半死。
以暴冲及向只狗扑跳为例,如果狗狗被一名80公斤的男子以牵绳和环刺项圈用力猛拉回来,这只狗不用多久即将学会相当害怕被牵绳扯,达成了压抑行为。
这真的是我们的唯一目标吗?我们来看看还有可能发生什么事。当拉扯得够用力,环刺项圈会带来疼痛,因而可以压抑扑跳及拖扯牵绳;去问问任何兽医专业人员,当狗感到疼痛时很可能怎么做?它们会开咬。
我们有过一只杜宾犬的咨询个案,它在散步时对其他狗表现攻击行为,吠叫低吼,甚至有次看到另一只狗接近时试图咬自己的饲主。它的行为史显示,在它表现攻击行为的几周之前,它的饲主开始使用环刺项圈阻止它的暴冲,环刺项圈停止了暴冲行为,但是它也引发了攻击反应。我们帮它换了头颈项圈(headcollar),加上反制约的训练计划,攻击行为就消失了。
第二个我们要自问的问题是,在压抑行为发生后,狗狗的表现或者它的「肢体语言」是什么呢?它和饲主散步时是否放松开心,摇着尾巴,耳朵竖着,显然享受着散步呢?或者,它全身紧绷焦虑,喘气,过度警戒,很害怕再犯个错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呢?
至少有两个近期研究显示,多数宠物饲主看不出自己狗狗的紧迫、焦虑或害怕。事实上,多数人注意到错误的狗狗身体部位,很可能把压力和焦虑混淆成「开心」的情绪状态。
本文的重点并不是环刺项圈或暴冲,要带给各位的讯息有更广大的意义。
当你为自家宠物设定训练目标或改变行为的目标时,想想你要它做什么,而不只是你不想要它做什么。
与其说「我要如何让我的狗不暴冲?」,不如把目标设在「我要如何让我的狗极少拉扯牵绳,而且在我身旁放松开心地散步?」
与其问:「我要如何让我的猫停止在地毯上尿尿?」,不如问:「我要如何制作一个我的猫会去使用的猫砂盆?」这可能需要同时考虑其他问题:或许猫咪不用猫砂盆是因为家里另一只猫会骚扰它,那么问题就变成「我能如何协助我家猫咪相处更好?」。
你对于目标是什么的想法将影响你选择用什么方法达成目标。当我们设定训练目标,我们不只考虑行为,也考虑相关的情绪状态,而且通常的情形是缺一不可。如果我们有只惊惧的狗狗不拉扯牵绳地跟着饲主散步,总有一天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